师资队伍

作者:张玺  编辑: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  审核:刘唐志发布时间:2025-09-30浏览次数:

彭金栓,教授(交通运输专业责任教授)。主要从事交通人因与安全、智能驾驶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近20项,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级别以上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本专业教材1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一级学会奖2项。

彭勇,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运筹学会理事,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综合运输网络协同优化)带头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负责人,交通运输与国际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公路学会、重庆市道路运输协会会员,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交通运输部交通行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员,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重庆市高校重点本科教材《运输组织学》负责人,重庆市教委课程思政名师。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获省部级教改奖励3项。主持或主研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IEI等收录2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及专著8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交通行业标准指南3部。

王宏刚,博士,教授,教育部信息化专家,太原市公安局信息安全专家。1992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太原科技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太原科技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首席。2012年调至重庆交通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Petri网理论、列车运行调度、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安全及评价。主持或参研省部级项目、国家级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铁道部科技司项目12项;参编教材2部,获省部级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SCI/EI/ISTP)索引20余篇。

吴金中,教授,危险品储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交通运输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专家组组长,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中方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物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长期从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领域基础前沿性、工程性及战略性创新研究,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主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等7部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参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营运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等20多部行业标准研究制定。作为首席科学家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防护技术与装备,是近年来我国首个有关锂电池公铁水航运输安全的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所提出的锂电池运输包装国际标准修订提案《关于修订大包装技术规范(LP903)的建议》在2022年被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采纳,是近20年来我国首个被联合国组织采纳的锂电池运输标准建议。

杨林,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路运输规划与管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现任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党委书记,重庆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水路运输与工程分委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交通运输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高等学校交通运输与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课程与教材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交通与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交通应用基础研究、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等教改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交通与能源》《交通供配电与照明》等教材4部,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重庆市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4项,获得重庆新时代普通高校榜样教务处长荣誉称号。

杨德坤,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港口与航运物流。上海海事大学水运管理本科毕业,重庆大学工业工程硕士毕业。近年来,先后主持交通运输部纵向项目1项:港口建设费减免缓征货物征管工作探究。参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项目5项:基层海事执法模式改革后港口建设费现场稽查模式研究、开展港口建设费稽查后对海事安全监管工作提升的总体评价、跨区域港口建设费稽查联动机制研究、重庆海事局港口建设费征收失信黑名单制度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海事处港口建设费现场稽查工作指南研究等。主持完成省部级及校级教改项目、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多项。

杨亚璪,博士,硕导,副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交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智库专家。主要从事交通数据统计分析、区域交通组织优化、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重庆市教委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国家和地方标准各1部;承担重庆市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重庆市一流课程等课程建设任务。

张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运输工程系副系主任。主持或主研交通运输类科研项目、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和教材2部。

蒋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公路学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会理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水路交通组秘书)、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港航经济专委会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机构年度审核专家、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装备委员会智库专家、教育部本科及硕士论文评审专家、《Reviewer of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Ocean Science》《郑州大学工学版》等学术期刊审稿人、重庆市港口协会理事、重庆海事局科技评审专家、重庆市江津区科技副总(合作单位:重庆珞璜港务有限公司)、四川省内江新区智库专家、重庆市时英安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重庆市交通干部学校等多家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专家、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中心副主任、重庆交大综合交通运输研究院董事、重庆交通大学智慧港口与数字航运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港口、航运与综合物流)、运输与物流系统优化、运输经济与政策分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隐患排查与治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等。近年来,先后系统讲授12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主持或主研教改项目16项(其中省部级7项),获得教改研究奖励6项(其中省部级2项),主导或参与一流课程建设6门;主持或主研交通物流类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和教材8部;对外开展培训讲座200余场,考评指导150余家交通运输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先后获得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重庆市交通科技技术三等奖1次,重庆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3次,重庆交通大学十佳教师提名奖1次,校级年度教学优秀奖4次(1次一等奖,3次二等奖),教学专项奖3次,优秀教师1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4次,学期教学质量优秀奖9次,校级讲课比赛三等奖1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优秀奖3次。指导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奖励30余项。

邓萍,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重庆交通大学智慧港口与数字航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推荐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重庆市科技专家库专家、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省部级)研究员,是《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等期刊匿名审稿人。长期从事交通与物流方面的教学、培训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中央高校科研业务专项经费资助项目、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专项课题共4项;作为核心研究成员参与国家科学技术部项目、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多项物流企业委托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交通领域重要期刊、经济学Q1分区期刊2篇,EI核心论文/中文核心期刊13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撰写多部专著、报告。

段力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多式联运服务网络设计、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优化等方向的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教委、江苏省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项目多项,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

邹庆茹,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出行行为建模与分析等。

徐磊,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毕业。近年来,主持完成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非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突发事件扩散机理研究(项目编号:KJ1600540),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供应链突发事件演化机理与应急策略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JK0219),中国物流学会项目(2010年度中国物流学会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食品供应链突发事件预警与集成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0CSLKT215)。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EI论文1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3项,出版专著1部。

胥耀方,副教授,硕士生导师,WTC安全与环境分会会员。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横向项目多向。发表SCIEI检索论文多篇。主编教材1部。

刘松,博士,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毕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现任重庆交通大学综合运输系统智能优化研究所副所长、交通管理专业实验室主任、国家一流课程《运输组织学》主要负责人、挂职重庆市江北区交通局规划建设科副科长。兼任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和《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系统优化、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与控制工程。近年来,主持中共重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1项,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1项。主研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一般项目1项。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应用数学和力学、中国安全科学学报、Systems Science & Control Engineering等发表学术论文5篇,出版专著1本,参编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配套教材《运输组织学》1本。获得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应用数学和力学钱伟长优秀论文等奖励2项。

刘世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毛超艳,讲师。

杨峥峥,现任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讲师,日本都市学会会员,主持或主研教改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8篇。

赵佳昊,讲师,硕士生导师,赵佳昊,讲师,博士研究生,2020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后进入best365英国体育在线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铁路运输组织、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等检索论文20余篇。

凃强,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城市交通网络系统建模等方向,主持或主研省部级项目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朱江洪,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系统风险分析与评价、交通运输系统韧性分析、集装箱多式联运等。近年来,先后RESSEAAIAAPOCMA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SCISCIE检索论文20余篇。主持或主研省部级项目3项。《多式联运创新引领,运输结构调整优化》被评为2023年重庆市高等学校大思政课优秀案例,编写的《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思政案例,获得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优秀奖。

冯嘉校,讲师,工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重点聚焦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研究方向。主持或主研交通类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检索5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冉昕晨,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法与技术研究,包括灵活编组、快慢车、多交路等行车组织技术、列车运行节能方法以及车站客流组织技术等方面。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数篇,曾获重庆市2023年本科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宋彬冰,博士,讲师。日本东京海洋大学获物流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物流系统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获系统集成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海上科学技术安全国立研究所风险解析系担任助理研究员、日本海洋科学公司海上交通系统开发部门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海上交通运输安全分析与技术开发,认知工程学,港口低碳高效。近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篇。

于敏,讲师。大连海事大学本科及硕士毕业,重庆交通大学在读博士。近年来,先后主持及参研教改类、港口物流类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

王驰,硕士,讲师。上海海事大学硕士毕业。长期从事运输经济学、航运经济学和租船运输等理论课程及运输经济学实验和租船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熟悉航运经济与市场的相关实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何燕,讲师。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物流管理硕士毕业。近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篇,主研校级教改课题1项,获得学校首届双语教学讲课比赛二等奖。

张平,讲师,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硕博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员疏散动力学、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交通安全、交通风险评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参编专著1部。

张杰:讲师,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物流系统建模与运输网络优化、智能算法设计与分析。现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参研国家级、省部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 1区检索5篇),参编专著2部。

关闭

Baidu
sogou